暑假的太阳火辣辣,大学生们却没闲着,直接冲到祖国各地,用行动点燃青春!湖北咸宁的课堂里,孩子们瞪大眼睛看“自制灭火器”喷出白沫;福建龙岩的土楼里,AR技术让古老文化活了起来;武汉社区里,小朋友们玩着3D打印,惊呼科技的神奇。这些大学生用知识和热情,带着孩子们探索科学胜宇配资,点亮乡村,干得热火朝天!
湖北咸宁通城县,化工与制药学院的“许愿计划”实践团忙活了一个月。7月5日到8月5日,他们走进“暑期爱心托管班”,给孩子们带来趣味化学实验。“大象牙膏”实验让泡沫像火山一样喷出来,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他们还用紫甘蓝汁做酸碱指示剂,白醋一滴变红,苏打水一滴变蓝,科学原理就这么简单闯进孩子们的脑子。为了让课堂不枯燥,实践团把《音乐之声》的旋律搬进教室,带着孩子们边唱边学,气氛热闹得像过节。
胜宇配资
安全教育也没落下。实践团设计了防溺水班会,用动画展示危险场景,教孩子们远离深水区,还讲了正确的救援方法。互动问答环节,小朋友们抢着举手,课堂里全是笑声和掌声。这些大学生不仅教知识,还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安全意识也扎了根。
换个场景,鄂州市汀组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数字文旅实践团”干得同样带劲。他们跟着游凤老师,跑遍镇上村落,调研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4天时间,200多份问卷收上来,数据实打实反映了当地情况。他们还跟镇文化站站长和村支书聊天,了解乡村文化怎么搞,旅游咋发展。最后一天,他们跑到武汉工程大学的实践基地,学习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胜宇配资,想着怎么帮乡村更红火。
咸宁通城县的“曜研”研究生实践团,6个人从7月26日到29日,扎进隽水小学,搞了个“三棱镜”活动。啥是“三棱镜”?就是科普课堂、红色研学和解压艺术三合一!他们带着孩子们做实验,玩互动游戏,还讲了红色故事。孩子们当了一回“柯南”,用紫甘蓝汁查“嫌疑人”,学到酸碱反应的知识,笑声在教室里回荡。他们还教了5门安全和科学课程,16节课下来,孩子们既长知识又玩得开心。
到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当代社区的孩子们也迎来了高科技体验。7月31日,电气信息学院的陈艳菲教授带着团队,教20多个孩子玩图像识别和三维成像。从“萝卜快跑”聊到AI,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在“重建小手”环节,他们用三维扫描仪扫自己的手,屏幕上立刻跳出立体模型,孩子们惊得下巴都快掉了。还有虚拟旋转操作,简单一转,屏幕上的小物件就动起来了,科技的魅力让孩子们彻底服气。
想想看,暑假本可以窝在空调房里刷手机,但这些年轻人选择顶着烈日,去做有意义的事。他们的努力让乡村的孩子看到科学的乐趣,让社区的小朋友摸到科技的脉搏。这样的青春,是不是有点燃?祖国那么大,总需要有人去点亮每个角落。这些实践团的行动,就像一颗颗火种,点燃了孩子们的梦想胜宇配资,也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希望。
昊天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