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洋生物:精细化工龙头的技术护城河与产业韧性)巨人配资
4月21日,大洋生物(003017.SZ)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0亿元;归母净利润6374.63万元,同比增长27.48%。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78元,上年同期为0.62元。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0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490.18万元。
同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大洋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27.78%,归母净利润2934.32万,同比增长73.44%。
作为国内碳酸钾、含氟精细化学品领域的龙头企业,大洋生物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精准的产业布局,在细分赛道中构建起难以撼动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以钾盐为主、含氟精细化学品及兽药共同发展的“一体两翼”产业格局。
深耕钾盐产业链 外拓第二增长曲线
大洋生物的核心业务围绕无机盐展开,其拳头产品碳酸钾及碳酸氢钾产能占据国内总产能稳居行业第一。该公司产品覆盖食品添加剂级、工业级、农业级等多种规格,可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食品防腐、医药中间体等领域,客户遍及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据石油和化学规划院统计,2023年全球碳酸钾产能88.7万吨巨人配资,产量65.1万吨,开工率73.40%,消费量65.1万吨,大洋生物产能合计8.5万吨,占全球总产能9.58%。碳酸氢钾方面亦是全球主要生产企业之一。
在碳酸钾、碳酸氢钾制造行业,区别于行业普遍采用的离子膜电解-碳化法,大洋生物自主研发的“离子交换闭路循环系统生产碳酸钾工艺”实现了生产用水完全循环使用;“离子交换法低温自碳化生产碳酸钾技术”实现了产品低温自碳化生产,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
此外,其采用闭路循环技术和国内首创的四效带热泵、直流降膜低温连续蒸发结晶技术回收氨氮废水,既提高了氨氮回收效果,又降低了运行费用;大洋生物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氯化铵蒸发洗汽装置专利技术,解决了蒸发过程中二次冷凝水中夹带氯化铵雾粒的难题状况,经净化后的蒸发冷凝水可作为离子交换工艺用水,还降低了纯水制备费用。
在深耕钾盐主业的同时,大洋生物还着手拓展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含氟精细化学品领域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现有生产的含氟化学品主要为2-氯-6-氟系列、氟苯和对氟苯甲醛等,其中2-氯-6-氟系列产品成为国内外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大洋生物将持续优化含氟化学品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努力实现绿色化、循环化和资源化,形成具有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规模化含氟精细化学品基础。
在新材料领域,其子公司福建舜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含氟芳香烃生产线设计年产能达1234.06吨,其氟苯产品是高性能材料PEEK(聚醚醚酮)中间体4,4-二氟二苯甲酮的核心原料。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对轻量化材料需求激增,该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利润爆发点。
夯实产业链韧性 构建体系化的“创新生态”
2024年,大洋生物全年碳酸钾产量达80907.95吨,同比增加4843.81吨;销量81225.20吨,同比增加7111.59吨。盐酸氨丙啉产量613.95吨,销量642.83吨,产销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各产品在细分领域中的行业龙头地位不断得到增强。
碳酸钾生产高度依赖氯化钾、煤炭等大宗商品。对于大宗原料,大洋生物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管道,保障供应安全、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积极跟踪大宗原材料市场价格走势,根据波动情况及预期走势适度、适量调整备货量;当原材料出现大幅或持续涨价时,通过提高产品的售价,来消化原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此外,企业拥有的离子交换法制备工艺的低能耗特性还能进一步降低综合成本。
在终端应用方面,该企业以高质量的质量竞争为策略,在加强现有市场维护和开发方面,实施差异化、灵活性的价格策略,持续发挥产能、质量和品牌优势,巩固与优质客户的合作。
应用场景方面,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发,碳酸钾和碳酸氢钾在洗涤助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绿色农业及园艺、催化剂和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日趋扩大。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亦降低了业务单一依赖性的风险度。接下来,大洋生物将着重把握碳酸氢钾在饲料领域应用的先发优势,努力打造碳酸(氢)钾产品在奶牛牧场的标杆形象,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大洋生物将研发视为生命线。
大洋生物建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两个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浙江省大洋科技钾盐研究院,拥有专职研发人员97人,形成“基础研究-工艺开发-产业化”的全链条体系。其先后主持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8项,覆盖主生产线各主要产品。
报告期内,该公司《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通过认证,全年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筑牢技术壁垒。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对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的原料单耗有显著效果,而且对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眼下,“双碳”目标正在为技术路线选择注入新的变量。大洋生物在积极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同时,不断通过技术手段实施循环经济巨人配资,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加大环保巡检力度,将工艺中的有害废物从源头削减入手,降低环保风险。随着欧盟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升级,大洋生物低碳工艺下的国际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凸显。
昊天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